发布时间:2025-02-22 10:34:06    次浏览
想到现在全国各地网约车门槛都这么高,打车肯定就难打了,以后出门一心只想拥有一个筋斗云翻个筋斗云就到了,省钱,还不堵车,多好! 其他城市网约车细则的陆续出台,戳到了很多人的心窝子,大家都在担心合肥政策也会如此严格。然而事实证明,“越担心什么越是来什么”这句话一点都不假。好不容易告别的“打车难”可能又要卷土重来了 在合肥南站,我们随时都可以看到提着大包小包的人群排成长长的队伍,耐心等待出租车的到来;站外马路上,停满了密密麻麻的“黑车”,司机则忙碌着在落客平台公开揽客,一些着急打车又对合肥不熟悉的外地乘客则成了待宰的羔羊。其他比如火车站、汽车站、医院等人群密集区域,打车难也一直备受诟病。在合肥,打车难已经是一个大家公认的事实。 据数据统计,截至今年8月份,合肥市每万人仅拥有12辆出租车,距住建部指导的大城市万人拥有量不少于20辆的标准还有很大距离,这在市民的出行问题上也得到了很好的验证。但是在网约车出现后,这种现象缓解了很多。原来需要路边等待十几甚至几十分钟才能打到车,现在戳戳手机就能解决了,打车时间大大缩短。不过,好不容易告别的打车难,可能随着前几天发布的“网约车征求意见稿”又要跟我们重新见面了。10月14日下午,合肥市向社会公布了《合肥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实施细则》。也就是网约车征求意见稿意见稿对车辆和驾驶员的要求是:本地车牌,车龄未超过3年;燃油车辆轴距达到2700毫米以上、排量达到1.6L以上;新能源车辆轴距达到2600毫米以上;3年以上驾龄,具有本市户籍或取得市区居住证。另外,车型标准高于市区主流巡游车,且车辆初始登记日期至申请时未超过3年;车辆属于个人所有且名下没有其它登记其它巡游车和网约车;另外还需安装符合规定的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车辆卫星定位装置、应急报警装置等。在这种最严新政下,可能有80%的网约车被迫退出!说80%的网约车将退出市场一点都不夸张。虽然合肥对司机户籍要求不如北京上海一线大城市严格,但是咱们车辆门槛高啊!这些限制会导致出现以下现象:1车辆供给跳崖式减少表面上看意见稿没有对车辆价格做出要求,看似宽松实则更加严格。一位从事汽车行业的资深人士表示,2700毫米的轴距,市面上很多小型车辆都达不到这个标准。就拿大众途观来说,其轴距为2684毫米,涡轮增压动力最低排量仅1.4L,虽然价格在20万左右,但不管是排量还是轴距,都达不到网约车要求。再加上对司机的要求,满足双重标准的网约车会更少。2车费价格大幅上涨伴随准入门槛的提高,车辆的运营成本也会大幅增加,而增加的费用最终会由消费者来买单。以前市民根据自身需求还能灵活选择出租车、快车、顺风车或专车,以后只能选择出租车或标准提高后的高端网约车,而且价格贵、车难打。3市民无车可打被迫打黑车如果新政按此要求实施,大批司机将失业,进而流转到黑车市场,市民在无车可打的情况下,只能被迫打“三无”黑车,安全得不到保障。 管了这头那头出问题城市病不应这么治实际上,为了解决市民出行难题,合肥市一直在努力。 去年12月合肥市推出“出租电召及合乘服业务”,但因知晓率低、体验差、司机接单少等备受冷落!即使相关部门一直扶持也难以俘获市民的心。相反,同样作为网约车平台的滴滴却备受市民喜爱。 从这一点我们不难发现,网约车确实能缓解打车难题,政府也明白这一道理,但问题是,市民并不买账那么,此次出台如此严格的网约车新政,是否具有刻意打压之嫌? 可以相信的是,网约车监管的目的是为了减少交通拥堵、缓解市民打车难等交通问题,如果最后网约车演变成只供少部分人使用的高端车,不仅解决不了出行难问题,还会让黑车市场死灰复燃,反倒增加交通和环境压力。另外,大批司机失业,也会带来很多社会问题。 从整个城市的发展及公众利益层面来说,目前网约车细则明显过于严格,当一项政策所能带来的“弊”大于“利”时,就要重新思考它的可行性。在合肥生活和工作不容易,希望合肥打车难问题早点解决! 合肥掌上车讯 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——————END